上海要建首個核酸產業園?誤會大了 此“核酸”非彼“核酸”!

7月10日,一則“上海首個核酸產業園將於本月中旬開工”的主題標簽登上了微博熱搜,並引發熱議。現如今,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已是人們生活中熟悉的場景。“核酸”一詞也從較為陌生的生物醫藥領域走進尋常百姓家。正因此,“上海首個核酸產業園即將開工”的消息發布後,瞬間引發廣泛關注:“這名字起得讓人浮想聯翩!”“核酸產業園最近開工,是否和近期疫情有關?”

然而大多數人都誤會了,此“核酸”並非彼“核酸”!⠀被誤解的核酸產業園究竟是做什麽的?⠂ ⠀

⠠⠥𐍦–𜧈�𐯼Œ上海奉賢區相關部門回應稱,“該核酸產業園與疫情毫無關聯,這是生物醫藥產業一一‘生命信使產業’,主要是基於RNA開發各種疫苗及藥物,是未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方向。”核酸藥物創新技術的應用遠不止新冠病毒檢測。疫情以來,mRNA疫苗被大眾廣泛關注,這也激發了藥企對核酸藥物的研發熱情,同時,核酸藥物也逐漸成為生物醫藥投資的重點領域。上海為布局核酸產業早就埋下伏筆,相關信息顯示去年10月15日,上海杭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即舉辦了首屆核酸產業論壇,且為“東方美穀ⷧ”Ÿ命信使”核酸產業生態圈特色園區揭牌。該核酸產業園(圖1),將於今年7月中旬在上海奉賢區的杭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工,將打造720畝核酸產業首發地、先行區。 生物醫藥產業是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支柱,也是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上海杭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的核酸產業特色園區,還將包括核酸產業更新區、核酸生態配套區等,總投資100億元,計劃2023年建成投用,預計將實現年產出100億元,年稅收10~15億元的經濟規模

76211657878865989

圖1 核酸產業特色園區效果圖(圖源:上海奉賢官方公眾號)

 新冠疫情以來,上海杭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醫藥產業保持高位增長。已有規模以上的生物醫藥企業20餘家,2021年實現年產值64.2億元(占奉賢全區229.2億元的28%),較2020年年產值52億元同比增長23%,今年前5個月,生物醫藥產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9億元,同比增長28%。 核酸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總稱,是由許多核苷酸單體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為生命的最基本物質之一。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就是檢測采樣拭子中是否含有病毒的核酸,從而確定是否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在生物醫藥領域,信使RNA(mRNA)是一項顛覆性的藥物創新技術,將突破腫瘤、傳染病等治療方案局限。疫情讓全球看到mRNA創新技術在疫苗研發中的巨大優勢,催生了工業化進程。 

海外先鋒——巨頭引領,掀起核酸藥物研發熱潮⠂ ⠀

   在疫情防控需求的拉動下,本處於實驗室研究階段的核酸藥物被快速提上商業化的日程,最終成功緩解了新冠病毒帶來的巨大壓力,一舉改寫了製藥巨頭們現有的競爭格局。

1、輝瑞:憑借mRNA新冠疫苗,重回製藥板塊全球第一


2020年12月首款mRNA新冠疫苗BNT162b2(複必泰)緊急獲批上市,該產品一經問世便改寫了整個疫苗領域的競爭格局。輝瑞也因mRNA新冠疫苗擁有了新的利潤增長點,2021年上半年成功重回全球製藥板塊營收第一。

●⠀兩款mRNA新冠疫苗躋身全球暢銷藥top5

輝瑞/BioNTech的新冠mRNA疫苗BNT162b2今年上半年銷售額達113億美元,登頂上半年全球暢銷藥排行榜,超越Humira成為史上銷售額最高的藥物。另一款來自Moderna的mRNA疫苗mRNA-1273同樣擠進榜內,以59億美元的銷售額位列第五。 ●⠀BNT162b2(複必泰)使輝瑞以2021H1的335億美元營收重回製藥板塊全球第一 輝瑞2021H1總收入為335億美元,其中疫苗板塊收入為141億美元,比葛蘭素史克2020年全年的疫苗營收高出近50億美元。目前,輝瑞總營收位居全球藥企第三,製藥板塊收入為全球第一。受新冠疫苗大量需求的拉動,輝瑞疫苗業務收入占比從2020年的15.69%增長至2021H1的42.10%。其中,BNT162b2向輝瑞貢獻了約71%的疫苗業務收入,超越13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Prevanar13,成為輝瑞最熱門產品。可見新冠mRNA疫苗的問世改寫了輝瑞的業務結構,同時也徹底改變了全球疫苗行業的競爭格局,助力輝瑞躍居全球疫苗領域第一。

2、Moderna:依托先進成熟技術平台,以抗傳染為主線的mRNA獨角獸


Moderna成立於2010年,是一家專注於mRNA藥物研發的生物科技公司,自  創立起就受到各界廣泛關注。早在2018年12月於納斯達克上市時,就以每股  23美元的價格募資超過6億美元,刷新了Biotech公司IPO募資的新紀錄。  2020年 新冠肺炎肆虐,Moderna率先利用mRNA技術開發出新冠疫苗,成功緩解了疫情的惡化。

 ●⠀受益於mRNA技術,Moderna市值突破千億美元大關 憑借新冠疫苗mRNA-1273的上市,Moderna終於在2021年H1首次實現盈利,總營收為62.91億美元,其中來自新冠疫苗的銷售收入為59.30億美元,占比94.3%。2021年7月15日,憑借成熟的mRNA技術平台及豐富的研發管線,Moderna市值成功突破1000億美元,超過全球四大疫苗巨頭之一、英國老牌藥企葛蘭素史克。隨後8月9日,Moderna股價再創曆史新高,市值飆升至1955億美元,一度超過了擁有130年曆史的老牌製藥巨頭默沙東。 

國內尖兵——緊跟前沿技術、蓄勢待發⠂ ⠀

  新冠病毒的肆虐讓全球意識到了核酸技術巨大的治療潛力及商業價值,同時也急  速推動了相關產品的商業化進程,催化了整個核酸市場的成熟。目前,致力於該技術的創新藥企業仍處於早期階段;  而國內傳統的疫苗企業則通過合作引進等方式積極布局該賽道,致力於真正轉型為高技術壁壘的科技公司(表1)。 

表1 國內核酸藥企業一覽

52771657878866654

表格來源:光大證券

1、瑞博生物:國內小核酸藥物領域的先行者


瑞博生物成立於2007年,是國內最早專注於研發小核酸藥物的企業,目前已搭建了包括小核酸序列設計及高通量篩選、小核酸藥物遞送技術和小核酸穩定修飾技術在內的全技術鏈整合的藥物研發平台,支持小核酸藥物從早期研發到產業化的全生命周期,適應症涵蓋感染、腫瘤、代謝、心腦血管和神經等多個疾病領域。公司開展了多款小核酸藥物研究,其中SR062為國內首款治療II型糖尿病的siRNA藥物,相比傳統藥物,其藥效更為持久,能夠明顯縮短給藥時間;SR063為首款治療AR-V7陽性前列腺癌患者的藥物,可填補臨床治療市場空白;SR061作為首款治療視神經損傷類疾病藥物,有望改善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NAION)患者無藥可治的局麵;SR016作為國內首款自主研發、基於GalNAc肝靶向遞送技術的抗乙肝siRNA藥物能高效、長效地抑製乙肝表麵抗原,有望實現慢性乙肝的功能性治愈。 截至目前,瑞博生物已完成了2.5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由國投創新、君聯資本、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高瓴創投、磐霖資本、三一創新、恒旭資本、朗瑪峰創投、正和元通資本、大榭允公投資、深圳眾匯、啟迪融創、瀚漾資本、藍海資本、弘陶資本、上海自貿區基金、昆山國科創投、昆山高新創投等共同投資完成。

2、聖諾醫藥:國內RNA幹擾領域的領軍者

蘇州聖諾醫藥於2008年3月在國內注冊成立,是一家專注於RNA幹擾以及  mRNA療法的生物製藥公司,同時也是美國Sirnaomics公司在中國的研發與運營主體。公司創始人陸陽博士是最早投身於RNA幹擾領域的科學家之一。聖諾目前布局了多肽納米顆粒、新型GalNAcsiRNA以及氣道遞送等多個技術平台,用於開發廣泛的腫瘤和纖維化疾病藥物。目前,公司共有16款在研候選藥物,核心產品STP705是一種雙重TGF-β1/COX-2抑製劑,其針對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管線目前處於美國臨床IIb期;針對增生性瘢痕的管線已在美國啟動IIa期研究並獲批於中國進行I期臨床試驗。 聖諾醫藥已於2021年12月30日於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首日成交額達8600萬港元,大漲逾18%,收報77.9港元/股,成為2021年第四季度以來首日漲幅最大的生物醫藥公司,為資本市場展示了RNA療法生物製藥公司的巨大價值。 核酸藥物打破傳統藥物三大困境,傳統的小分子和大分子藥物在研發過程中常常受自身分子結構的製約而“難以成藥”;受靶點本身無法靶向的製約而“不可成藥”。RNA(核糖核酸)是連接基因與蛋白質的重要橋梁,因此核酸藥物不僅不受自身結構製約,能夠打破“難以成藥性”;還能大幅度擴展靶點範圍,打破“不可成藥性”;此外,對比傳統藥物,其藥效更加強勁持久,有望克服現有療法“效力不足”等問題。目前mRNA疫苗、小幹擾RNA(siRNA)、反義寡核苷酸為臨床中核酸藥開發的主要形式,隨著基因測序、化學修飾及遞送係統的革新,有望成為新一代的迭代式治療方案。

隨著國內尖兵企業厲兵秣馬,核酸藥物產業不斷技術升級,相信核酸藥物即將迎來收獲期!⠀


四部門:切實做好企業2024年年報工作
創業板指跌超3%